得民心者得天下?
当然不是
这句话就是骗傻子用的,或者说所谓的民心,指的根本就不是那些只出现在统计数据中的底层百姓,而是专指维护基层统治的地主乡绅,以及朝堂上的文武大臣和他们的子孙后代罢了
北宋名臣文彦博有句非常著名的话:陛下,未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
这句话近乎威胁,它的背景发生在宋神宗时期,当时王安石的变法触动了很多官僚士绅的利益,弄得怨声载道,满朝反对。虽然百姓在变法中得到了好处,但是在一个相对和平的年月里,他们几乎毫无价值,只不过是人口造册中才能出现的生产工具罢了
神宗要是为了这些人去得罪整个地主士绅集团,那就没有人为他去管理一个庞大繁冗的帝国了!在古时候那种通讯和交通不发达,民智又未开启的年代,这可以说是最大的灾难!所以王安石的变法几经磨难最终还是破产了
同理的还有雍正,雍正作为一个皇帝亲自主导了改革,顶住了宗室皇亲、八旗贵胄、各族官员还有士绅、举人、地主豪门的多重压力,才换来了一个火耗归公,摊丁入亩。他因此被人骂了将近两百年
而他的这些革新到了儿子乾隆即位后没多久就被全盘推翻了!是乾隆不体恤民情吗?不,是乾隆更“聪明”,他分得清主次,“知道所谓的民心根本就不重要,重要的是各级文武官员和儒家知识分子的忠诚”。唯有这些人死心塌地帮他层层管理,天下才能长治久安。而老百姓目不识丁、浑浑噩噩,只要不把他们饿死,他们不过是一盘散沙而已
可能有人会反驳我说,你说的不对!在科举制选材的中国古代,那些官员士大夫不也是从百姓中走出来的吗?他们不就是你说的民心吗?话是没错!
但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寒门贵子外,古代读书人有几个会出生在纯粹的牛马家庭?在知识被垄断的封建时代,一个人想要完全脱产是要有经济支撑!就连范进都靠着一个有钱的屠夫老丈人时不时接济才能苦巴巴的熬到出头!而且范进那是小说中才有的幸运儿,现实肯定更残酷
不信的话你可以研究一下从隋唐到清末所有科举官员的出身,看有几人会出生在底层的贫农、佃农家庭,估计大部分都来自于地主乡绅和官僚士大夫阶级
这其实没有什么好讨论的,这只不过是客观事实,古时候的生存环境比现在恶劣多了,一个人要是穷的连饭都吃不饱,那他首先想的肯定是填饱肚子,而不是妄想着靠读书改变命运!退一步讲即便他想读,他也买不起笔墨纸砚、书籍文章,那玩意儿在古代可比粮食贵多了
得民心者的天下,在古代只是一个美好谎言,不信你看看哪朝哪代皇帝是真的与老百姓共天下的!他们都是和贵族、和士大夫、和地主豪门共天下罢了,而所谓的民心不过是需要的时候拿来用一下的工具
春秋时左丘明曾说过:君子劳心,小人劳力,先王之训也!
孟子也说: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
可见从几千年前开始,古代的先贤们就已经看的很透彻了,这种情况,一直到新时代的到来才彻底结束!